【版權聲(sheng)明】:我(wo)們尊重原(yuan)創(chuang),也注重分(fen)享。有部(bu)分(fen)內容來自互聯網(wang),版權歸原(yuan)作者所(suo)有,僅(jin)供(gong)(gong)學習參考(kao)之用,禁止(zhi)用于商(shang)業用途,本平(ping)臺(tai)對(dui)轉載、分(fen)享的(de)內容、陳(chen)述、觀點判(pan)斷保持(chi)中立,不對(dui)所(suo)包含內容的(de)準確性、可靠性或(huo)完善性提供(gong)(gong)任何(he)明示或(huo)暗示的(de)保證(zheng),僅(jin)供(gong)(gong)讀(du)者參考(kao),如無意中侵(qin)犯了哪(na)個媒體、公司 、企業或(huo)個人等的(de)知識產權,請聯系(xi)刪除。謝謝!
|
河北省深化生態環境領域“放管服”改革 提高環評審批效率 督察執法嚴禁“一刀切”河(he)北省(sheng)生(sheng)態環(huan)(huan)境(jing)廳印發《深化(hua)生(sheng)態環(huan)(huan)境(jing)領域(yu)“放管服”改(gai)革推進我省(sheng)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》提(ti)出,提(ti)高環(huan)(huan)評審批效率,2018年底前(qian)將建設(she)項目環(huan)(huan)評報告書、報告表審批時限分別壓減至15個(ge)、7個(ge)工作日(ri)以內;嚴格禁止“一刀切”,生(sheng)態環(huan)(huan)境(jing)保護督(du)察執法(fa)中,決不(bu)允許采(cai)取一律停工停業(ye)停產(chan)等簡(jian)單粗暴行為(wei)。 完善治污激勵機制。加大省級財政環保資金對環境整治任務重、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地區的支持力度。將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優先推薦納入中央財政資金項目儲備庫。對落實環保政策措施、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,按相關規定加大財政環保資金的激勵力度。 制定差異化管控政策。對環保“領跑者”企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鋼鐵、焦化、電力等行業中超低排放企業免于錯峰生產。對資源環境效率低、排放總量大、污染嚴重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企業,根據排放績效水平實施差異化錯峰生產。對主動積極整改、按標準完成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的企業,依法從輕或免于處罰。 創新監管執法方式。堅持和強化體檢式、預防式、服務式執法理念,嚴禁粗暴執法、機械執法、選擇性執法。堅定不移地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,為環境守法企業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。 完善環境信用制度。加快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建設,建立健全環境信用信息共享和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,強化跨地域、跨部門、跨行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作用,規范環境違法企業“黑名單”認定標準和程序。 嚴禁“一刀切”,維護合法合規企業權利。科學制訂區域、行業環境管理目標、產業發展規劃和差異化管控措施。在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中,決不允許以中央、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、專項督查、執法檢查等為借口,采取一律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。對戰略性新興產業、現代服務業、生態環境保護“領跑者”企業和環境友好的成長型中小微企業,引導規范發展,開辟綠色通道,保障正常生產;對不符合產業政策、手續不全、治理無望、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,堅決依法關停取締。 加強(qiang)對生態環境保護“一刀切”問題的查處力度(du)。對貫徹落(luo)實防止(zhi)“一刀切”工(gong)作部署不力(li)、失(shi)職瀆職,造(zao)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,依法依規予以(yi)追責問責。 提升信息服務水平。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大數據工程建設,到2020年,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大氣、水、土壤環境質量和重點排污單位、自然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大數據全覆蓋,各級各類監測數據實現互聯共享,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。 培育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,實現排污權交易市場化。推動建立排污權儲備制度,重點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、重大科技示范、重大國計民生等項目建設。同時,提高政務服務效率,今年底前實現80%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。 |